2017年3月按学校安排,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专业作为访问学者进行访学,为期半年。跟随导师傅钢善教授学习教育技术相关的知识,并参与了相关的科研工作。
首先,由于我是计算机专业的,和教育技术专业还有很大的差距。为了弥补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缺陷,我在中国大学生MOOC网和爱课程网上学习了傅钢善导师的“现代教育技术”课程的相关理论。并听取教育技术专业5个导师主讲的公共课程“教育技术研究新进展”。对教育技术专业及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前沿有所了解。
其次,学习傅老师主讲的“网络教育应用研究”课程,体会深刻,收获颇丰。 从傅老师对网络应用发展的历史背景讲解,我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。为什么每次申报项目时,都是从深入研究课题背景,研究分析现状,弄清来龙去脉,然后发现并提出要研究的问题。从傅老师讲解的一些名词术语,比如三通两平台,互联网+,智慧课堂、创客等,我明白了要关心、国家教育信息化一些规划、政策,了解教育技术一些发展动态。从傅老师讲解理论时,都是用亲身经历生动的讲解实践经验,启发我思考。我明白了要将平时的教学工作善于总结,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,理论联系实践,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。从傅老师讲解视频公开课、资源共享课 、MOOC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,到在线开放课程的内涵、特点、价值、设计原则、建设理念及实践探索,我更加明确了下一步我负责立项的在线开放课程,《计算机应用基础》如何建设,还担任外事学院教师培训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指导教师。从傅老师讲解微课设计制作与教学实践,更加明确微课的内涵、基本特征、分类以及11种制作方法,深刻理解微课要精选内容,精选素材,精心设计活动过程的内涵,明确要参加微课比赛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。
最后,学习了“量化研究方法”课程。听导师讲解量化研究方法课程,以分析统计软件SPSS21.0为准,学习了描述性统计分析、方差分析、相关性分析、非参数检验、因子分析、回归分析理论以及如何设计调查问卷,问卷结果数据分析。总的来说,这门课程对于我来说,还是有很大的难度,没有学懂。我从图书馆借阅了一些相关的书籍,并且从我们学校买的“智慧树”上选择了许祥云教授主讲的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(基础)》课程进一步学习。
在访学期间,我还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报告交流会,傅钢善教授主讲的“教学成果的凝练”,王鉴教授主讲的“论翻转课堂的本质”, 祝智庭、尹恩德、傅钢善、尹瑞新教授主讲的“打造智慧课堂 创新教学模式”等。参与傅老师科研团队,讨论出“教育信息化评价三级指标”,完成了相应的科研任务。
为期半年的访学时间实在太短了,想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。傅老师教会我要踏踏实实做事,要学有所得、学有所用,要落到实处。要学会思考、学会比较、在差异中学习,发现问题,要理性分析一些问题,不能盲目跟风。要理论联系实践,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。傅老师无论是在教学上、科研上、还是生活上的态度和精神都为我树立了优秀的榜样。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”,我会认真工作,加倍努力,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。
工学院:商娟叶